近日,资源与环境学院在田家炳611会议室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,专题学习《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》(以下简称《准则》)。学习会由学院党委书记童庆满主持。
学习会现场
童庆满传达了教育部通知精神和准则要求。与会研究生导师代表对照《准则》文件,结合个人工作实际,进行深入学习交流。学院研究生导师纷纷表示要按《准则》要求,进一步加强学习,提高承担的职责使命认识,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全力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,争做新时代的育人楷模。
分管学院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吕健表示,《准则》明确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、科研、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,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,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,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,必将有利于解决当前导学关系、师德师风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。我们将根据《准则》要求,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,为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。
博士生导师刘泓教授说,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,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,应做到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,严格遵守有关规定,公平公正,科学选才,精心尽力投入指导,正确履行指导职责,严格遵守学术规范,把关学位论文质量,严格经费使用,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。
2018年省引进生、清华大学博士、硕士生导师蒋永老师表示,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,我将按《准则》要求,认真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,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,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、开题、研究以及撰写等工作,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,激发创新意识,培养知农爱农的创新型人才。
空数系主任、硕士生导师范协裕表示,教育部此次发布《准则》,给师生双方的关系划定界限和标准,给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行为确定一套基本的规范。我将按《准则》要求,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加强人文关怀,关注研究生学业、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,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,构建和谐师生关系。